【国学名言】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国学名言】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点击上方"亚泰国学网"关注我们

【国学名言】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译文】

孔子说:“泰伯其人,真可说是至高无上的道德了啊。多次把天下让出而不留名迹,以至于老百姓几乎没有合适的办法来称颂他了啊。”

【注释】

1、出自《论语·述而》。

2、殷朝时代,陕西邠州有一小国,因受异族狄人侵犯,国君古公亶父迁居陕西凤翔岐山之下,改国号为周。后来周武王伐纣而有天下,追尊古公为太王。古公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少子季历。泰伯是法定的君位继承人,但古公认为季历的儿子名昌,有圣人的瑞相,预料他将能兴周,有意传位给季历,以便再传给昌,但未明显表示。泰伯了解古公的意思,在古公生病时,便托辞到南方采药。他的二弟仲雍也有此意。于是他和仲雍一同拜别父亲,到了江南的吴地,从当地习俗,断发文身。伯仲二兄既出,季历不能出,必须在家事父。古公临终,遗嘱季历,报丧给泰伯和仲雍。古公薨,季历遵嘱接回伯仲。丧事毕,泰伯和仲雍计议让位给季历,季历不受。泰伯乃言自己已经断发文身,不能再治理国家,又偕仲雍出国至吴。季历遂立为君,后来传位给昌,为殷朝的西伯。昌的儿子名发,伐纣成功,为周武王,尊昌为文王。

3、孔子给予了泰伯最高的评价和赞美,赞美他的礼让之德,连王位天下都让出来;更为可贵的是礼让而

为名,人们无比崇敬他,但又无从称颂他。所以得到了孔子无与伦比的颂扬。

4、孔子赞美三让天下的泰伯,意在启示人们:让,是一种美德;泰伯天下都可让,我们还是少一些斤斤计较吧。同时,让,不仅仅是为了别人,也是为了自己,为了人性的完善和感情的愉悦。当我们让出了本该属于自己的利益而使别人美满幸福时,我们的感受也许会比自己享用更加幸福美满。这倒真的不是为了什么名声、名誉之类的。让,也是人自身的一种需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内容只做参考交流学习之用;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告知。     

 

长按.识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