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名言】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
 

【国学名言】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


点击上方"亚泰国学网"关注我们

 

【国学名言】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译文】

孔子说:“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了。”

【注释】

1、出自《论语·雍也》。

2、中人,处于利根和钝根之间,又偏向于利根的人。

3、语,告知。

4、上,这里指性与天道。

5、这里流露出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他的弟子当中,年龄、地位、才智、阅历等参差不齐,各不相同。因人才智,量为语之,循循善诱,由下而上,由摘叶寻枝到直截根源,由钝根器到中根器再到上利根器,有次第有步骤,一步一脚印地协助他们心灵成长,成为大人、君子。

6、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人性差异的观点,强调人与人的差别是由天性决定的。他认为,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则不能给他讲授高深学问。

7、孔子在《论语·阳货》中也曾提出“唯上知与下愚不移”的看法。在他看来,学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人类的智力水平自出生就有聪明和愚笨之分,即上智、下愚与中人。上智即“上知”,就是“生而知之者,上也。”这种人天赋良明,即使不经教育也能达到较高的智识水平。而“下愚”则是“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的人,指那些就算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也不愿意学习的人。所以上智与下愚都很难改变。“中人以上”包括中人和上智之人。“中人以下”则是下愚之人。孔子认为,可以给中人和上智之人讲授高深的学问,但不可以给下愚之人讲授高深的学问,而只能给他们讲授较为浅显的学问。

       8、孔子注重对自己学生的观察与分析,根据个性差异“对症下药”,选择各不相同却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颜渊》篇中记载了问“仁”一事,孔子便针对颜渊、仲弓、司马牛三人不同的性格与学识,给出了三种答案。在《先进》篇中,子路和冉有都问“闻斯行诸”,孔子的解答竟截然相反,公西华不明白为什么,孔子便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内容只做参考交流学习之用;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告知。    

 

长按.识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