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名言】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国学名言】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点击上方"亚泰国学网"关注我们

【国学名言】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译文】

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注释】

1、出自《论语.里仁》。

2、约:穷困、困窘。

3、安仁、利仁:安仁是安于仁道;利仁,认为仁有利自己才去行仁。

4、孔子认为,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否则,他们就会为非作乱或者骄奢淫逸。只有仁者安于仁,智者也会行仁。这种思想是希望人们注意个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矢志不移,保持气节。

5、人之所以为人,主要在心不在境。外境有约有乐,然使己心不能择仁而处,则约与乐皆不可安。久约则为非,长乐必骄溢矣。仁者,处己处群,人生一切可久可大之道之所本。仁乃一种心境,亦人心所同有,人心所同欲。桃杏之核亦称仁,桃杏皆从此核生长;一切人事可久可大者,皆从此心生长,故此心亦称仁。若失去此心,将如失去生命之根核。浅言之,亦如失去其可长居久安之家。故无论外界之约与乐,茍其心不仁,终不可以久安。安仁者,此心自安于仁,如腰之忘带,足之忘履,自然安适也。利仁者,心知仁之为利,思欲有之。

      6、孔子说,一个人没有达到仁的境界,就不可能长久地处于俭朴的环境中,也不可能长久地感到快乐。一个真正的仁者,一定会安处于仁的境界,一个真正的智者会用“仁”来利益他人。所以仁者的境界很难做到,也是孔子推崇的安贫乐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内容只做参考交流学习之用;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告知。    

长按.识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