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名言】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也
 

【国学名言】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也
点击上方"亚泰国学网"关注我们

【国学名言】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

【译文】

子张问孔子:“令尹子文几次担任宰相,没表现出高兴的脸色;几次被罢免,也没表现出怨恨的脸色。每次免职时一定把自己旧日的一切政令公务告诉新任的宰相。这个人怎么样呢?”

【注释】

1、出自《论语.公冶长》。

2、以:助词,没有什么意义,这里省略了一个代词“之就政策”。全文意思是说,他当令尹的时候的旧政策,他都一定会告诉给新的令尹。实际上全文可以这样理解:旧令尹之政,必以之告新令尹。

3、孔子认为,令尹子文和陈文子,一个忠于君主,算是尽忠了;一个不与逆臣共事,算是清高了,但他们两人都还算不上仁。因为在孔子看来,“忠”只是仁的一个方面,“清”则是为了维护礼而献身的殉道精神。所以,仅有忠和清高还是远远不够的。

4、“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在《论语》中,“仁”出现频率最大的词汇之一,孔子对于“仁”的解释却非常随意和模糊。在《论语》中六人八次问“仁”,内涵各异。其实,孔子的仁学经历了一个外延和内涵不断拓展和深化的过程。孔子的仁由最初的人性中的对同类的同情、友爱,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的人伦之爱,又到朋友及别人的“泛爱众而亲仁”的道德实践信条,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亲亲—爱人—仁德”的三个层次:仁先是对自己家人如父母兄弟妻子的基于血缘关系的孝悌亲慈;然后是对朋友或别的其他人的关心、友爱、同情、信任、忠诚等;然后发展到一个泛化了的包括礼、义、忠、恕、智、勇、孝、悌、、中、庸、刚、毅、温、良、俭、让、宽、信、恒、和、清、廉、聪、敏、质、直、正、义等等在内的几乎包含了人类所有的美德,成为了百德之首,万善之源的道德范畴。

      5、在孔子的哲学体系里,“仁”像是一颗居于中央的恒星,拥有着众星环拱的地位,而其他诸德不过是绕之运行的行星,接受者它强大的向心力的影响并反射着它无比辉煌的思想光芒。从先秦思想发展史看,“仁”在孔子那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实、改造、完善和发展,蔚为大观,成为其不朽学说的核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内容只做参考交流学习之用;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告知。     

长按.识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