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名言】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国学名言】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点击上方"亚泰国学网"关注我们

【国学名言】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注释】

1、出自《论语·学而》。

2、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3、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4、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是说要用弟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

5、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

6、泛:音fàn,同泛,广泛的意思。

7、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8、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

9、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10、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

11、孔子在这一章中提到孝悌问题,可以看出孔子育人“德”为重,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然后才是学习书本,增长文化知识或其他。事实上,历史上任何时候的先贤先哲都是道德品行极为高尚的人,否则不足以立威信、树民心,其思想也不会源远流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内容只做参考交流学习之用;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告知。    

长按.识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