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过半,我们还能抓住哪些风口,躲开哪些泡沫?
 

来源:阿辩论(IDbianlunlove

作者:张俊

 

听说共享经济更火了,我家门口都有共享充电宝了!”

那可不是,我家门口都有共享篮球了!”

那你最近还直播吗,赚得怎样了?”

直播个屁呀,经纪公司欠我的钱还没清呢,我现在做短视频!”

那是,我也不做VR了,我在做人工智能!”

……

 

这样的对话,也许就在你的家门口、某个星巴克的角落,但是你已经见怪不怪,这语气在过去三年里再熟悉不过。

 

整个17年上半年,速生速死,整个行业都在不时出现的细小“风口”和迅速证伪的破灭中交替渡过。

 

伴随着制造风口“套路”的公开,大多数挫败者学会了冷静和聪明,不会脑子一热就跟。

 

但是他们也渐渐迷茫。

 

那么,我们可以看到哪些明显的趋势呢?

 

 

 

一、创业热可能回归

 

 

前两年,人们对创业最主要的嘲笑点是:创业五年,不如买一套房。

 

而今,伴随着一二线房市明确的冻结锁死,创业可能成为阶层逆袭的唯一手段。

 

于是我们看到,抢项目的投资人变多了,这其实是因为:过去两年里,大量失败的创业者转型为投资人,大量迷茫的投资人开始转型成为FA,大量没法进入楼市、股市的资金开始进入创投圈。

 

简言之,不是好项目变多了,而是钱变多了。从盲目哄抬风口的吃相看,大多数投资者并没有吸取前两年的教训,他们的结局基本可以预见不会太好。

 

 

二、娱乐在抬头

 

 

最近几年互联网红利主要集中在基于工具和平台领域,打的是”效率提升"

 

现在我们各方面的效率已经前所未有地提升,甚至有一些“效率过剩”了。

 

但这反而使现代人特别是一线城市人越来越不需要熟人关系的协作,孤独感正在加强。

 

此种背景下,消灭无聊缓解焦虑杀时间的"娱乐"会是一个重点,娱乐属性的内容、社交、电商都会有一个发展。

 

但是,娱乐最大的弱点是速生速死,当年的手游热、陌生社交热都是这样。到了17年,一个明显会破灭的泡沫是直播,即便陌陌这样的头部公司,在“直播打赏”的收入上也逐步放缓。

 

一旦秀场打赏不那么灵了,土豪没那么蠢了,最后一块遮羞布也就没了。

 

那么17年的娱乐热点是“游戏+社交”,代表案例有王者荣耀、狼人杀、派派。

 

特点是低用户门槛(玩法非常“通用”)、较强的社交沟通属性、快速的游戏变现机制。

 

这一波热潮中会不断涌现出新的玩法,更加好玩,更加接近真实社交,最终的玩法可能能支撑起一个新的陌陌,并且引发可怕的跟随。

 

 

三、线下在扩张

 

 

由于目前的创投圈创新乏力,加上BAT令人绝望的垄断能力。人们纷纷认为传统的“线上红利”已经不再具备,新的机会在线下

 

但是,经历了o2o和团购的惨败,创业公司越来越不倾向于通过平台对接已有资源,而是自主创造新商业实体和模式。

 

他们越来越不愿意b2b2c,而是不带那些传统商户玩了,直接2c

 

这一波的代表是名为共享经济的无人分时租赁,特点是高频刚需规模快速部署、弱线下依赖、租赁押金等现金玩法,因为无人、网络化、标准化,成本看起来可以压得很低,但是由于资本市场一哄而上的特性和高比例的损坏率,日常补贴运维成本其实很高。

 

案例有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迷你k

 

所有的思路是一致的,我的每一个标的物都是一个“无人储蓄银行”,放在那里自动增值,然后引诱资本疯狂追逐。

 

 

四、中产焦虑是着眼点

 

 

可怜的中产阶级,因为高不成低不就的焦虑,正在成为成为夹心层。

 

那么接下来会有两个方向:

 

一个是卖阶层门槛、强化阶层固化,常常是一些价格高、毛利率高的类奢侈品。

 

另一个是弱化阶层门槛、让更多的人特别是三四线城市和小镇青年以低价格获得"上流阶层的服务"

 

我们想到了喜茶和鲍师傅。

 

另一个有意思的点是,聚焦中产人群的垂直电商平台们,他们最近的“声量”在减少,个中原因值得思考。

 

 

 

五、内容创业不稳定性因素增加

 

 

内容创业,应该是app、公众号之后最适合大多数人的方向17年各个平台对好内容的争夺和馈赠增多。

 

但是内容创业出现了巨大的风险点:

 

微信和苹果围绕“赞赏”问题激战,结果是付费阅读迟迟无法推出

 

这就导致内容创业会出现一些新的趋势:

 

1、后来者越来越愿意选择跨平台战略,并把重点投向公众号之外的平台,这既是分散风险,也是因为公众号红利确实消失。

 

2、知识付费作为一种已经证明的、相对稳妥的模式,稳步发展,但不会太快爆发,别看各个平台卯足了劲,实际上模式成熟还有相当一段路。

 

3、新的粉丝维护和流量触达手段会兴起,比如小密圈、饭团。

 

 

六、短视频出现泡沫

 

 

短视频正在成为公众号图文之后,最好的新流量获取手段

 

其中,短视频的pgc模式已经成熟,但玩家很多。

 

ugc领域,陌陌、快手、火山抖音、微博大打出手。但是需要指出,快手这样的成功,在于社区氛围的长线建设而不是短期催熟。

 

他的成功在于,就算你火山可以挖走mc天佑,我的社区氛围还可以产生n个。

 

另一个问题是,想做mcn的太多,甚至超过了内容生产者。

 

这就好像小程序还没一个成功,想做小程序分发、外包、培训的倒是出来好几个,小程序数据公司还拿到了投资。

 

这就叫金子还不知道有没有,卖水卖工具的先起来了。

 

 

七、人工智能短期被高估

 

 

我当然相信,人工智能会是一个长远的战略方向,但是摆在今天去“哄抬”,这个时机是不是早了?

 

智能硬件肯定是未来,但是14年就热炒,结果也是一片哀鸿遍野?

 

VRAR肯定是未来,但是去年就热炒,结果怎么样?

 

从智能机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这类基于基础科学和底层技术创新突破的案例:

 

1、常见于富于创新文化的西方社会。

 

2、常由底蕴深厚的大公司完成。

 

3、一家大公司成功推出“标准化”的新产品后,多数会开源,最终对其他同业产生毁灭性地打击,真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从这个角度说,虽然没有足够证据,但我并不看好人工智能早期公司的投资,真家伙肯定有,但忽悠者居多,最后可能是绝大多数死掉、赢的卖给大公司。

 

 

八、信息控制权之争加剧

 

 

大的范围内,报刊杂志已经纷纷倒下,接下来是电视台,再往下纸质图书出版的未来都会堪忧。

 

因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渠道正在不可逆转地改变。

 

旧有的模式面对互联网新媒体几乎毫无还手之力,就像中国电信面对微信一样孱弱。

 

我们做创业的一定要有一个觉悟:虽说从长远的角度看,市场潜移默化的力量是无穷的。但市场不等于资本,资本的力量没那么牛逼。

 

所以一定不要有侥幸心理,耍小聪明、以为暂时没有管制,就没什么,就可以去钻漏洞,管制会有滞后性,但一定会到来,而且一来就不容抗辩。

 

 

以上,就是针对上半年,我能看到的大概线索,都是些眉目,毕竟数据有限、信息有限,能力更是有限。

 

但我觉得,这些东西应该是比人云亦云、招摇撞骗的投资人讲的好很多。某些人只会拿着lp的钱对着创业者作威作福,还动辄资本的傲慢:“那你又做了什么,怎么证明自己?”

 

和若干年前对马云、马化腾一脸嘲讽的人一个样子。

 

而对于看到资本回暖就兴奋不已想创业的人,我想提醒一句:

 

你真的想清楚你要做什么了,还是为了创业而创业?

 

我要告诉你一个惊人的事实,那就是大多数人哪怕做到了高管,骨子里其实也就是个执行者、是个职业经理人,创业其实和你没啥关系。

 

虽说创业就是找人找钱找方向,短期看找钱最难,但从长远看,找方向是关键,真正有洞悉眼光的人是极少数。

 

千万不要以为融资胜利就是创业成功,从长远看最终的创业成功基本都是因为创始人的眼光。

 

而那些没眼光就算背景再光鲜、再会融资,后面也不可避免会走到坑里。一旦失败,不论早期融资多么顺风顺水,投资人翻脸抛弃你的速度都会超过想象。

 

他们只把你当做正常概率,你却很可能得背上百万千万上亿的巨债,想清楚了吗?

 

一定要有脑子,不趋短利近利,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盲从于台面上的“主流”观点,不要蠢和懒。

 

以上的话虽糙,但都是真心话。有时候,我对蠢和懒的人有些缺乏容忍,但这是不对的,因为他们至少常常是善良的。

 

这个时代都不容易,我们善良就好。

 

但是面对那么多机遇和挑战,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去面对呢?如何做才能距离自己的目标近一点呢?有人把自己的经验写成了文字告诉我们:没有强大内心的人,就没有资格谈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