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塔荐读丨大城市那么苦,为何你仍要离开家乡的小城?
 

来源:米筐投资(微信ID:mikuangtouzi)

作者:A先生,已获授权转载。



前言:

 

你以为城市只是人口聚集、消费便利?其实它是一个选择权。



只有大城市才有无限可能!

 

1

表妹再进城



春节过后,表妹决定去省城工作。



两年前,表妹就在省城工作——一家幼儿园里当老师。幼儿园民办私立、规模不大,说是老师更像保姆——管孩子吃喝、管孩子玩耍、管孩子安全,顺便教着跳舞唱歌,也因此,工资待遇一般。



像每一个从农村来到大城市的年轻人一样,表妹也想安居城市、结婚生子、买房买车,所以就显得心高气傲。时光倏忽,一晃数年过去,年龄就到了二十七八岁——这在农村属于绝对的大龄剩女,连提亲的都不愿意上门。



经过家人长年累月的逼婚唠叨,再想想大城市生活的孤独艰辛和微薄的工资,表妹就妥协了,随后相亲、结婚、生女,一气呵成。



在经过两年“近乎与世隔绝的封闭生活”后,表妹那颗“到大城市闯闯”的野心又蠢蠢欲动起来,因为老家的工作赚钱机会太少了:



家门口的小镇上也有幼儿园、也有超市、也有店铺,只是工资太低——才1000多块;

窑场工资高,可干不了啊,近两年环保督查严厉,经常停火;

种地?农村种地的都是老年人,那几亩地年收入才万把块,年轻人谁看得上?

……

 

思来想后,表妹决定还是去省城。



之前工作的那家幼儿园,在表妹不在的这两年里发展迅速,又新开了两家,一直都缺人手。看在表妹曾经老员工的份上,老板开出的工资是:包吃包住、月薪3000元,在三个月转正后还有奖金可拿,并且随着工龄的增加工资还会上调。



等过了正月十五、幼儿园开学的时候,表妹将把满周岁的女儿交给公婆照看,离开家乡的小城,只身前往省城。



大城市苦不苦?苦。大城市累不累?累。大城市孤单不孤单?孤单。



可只有大城市,才能给年轻人满怀的希望、无限的可能。

 

2

大城市的苦

 

每一个在大城市里打拼的人,都对生活期间的辛苦有着切肤之痛。



很多人的一天应该是这样过的:



凌晨六点多,麻溜得从狭窄的单人床上爬起来,争抢着上厕所、争抢着洗漱擦脸,拎起手提包急匆匆的夺门而出,只为能挤上七点多的这班地铁,经过倒车换站、路上一个多小时的奔波,终于到了公司楼下,焦急的等着电梯,就为了能在九点之前把手指伸进指纹打卡机里签个到。开会、电话、方案、PPT……



忙活一整天后,拖着疲惫的身躯再挤一个多小时的地铁,在回到隔断合租屋前,顺便找个小店吃碗面填一下肚子,如一摊肉般得躺在床上,耳边却传来吭吭哧哧的男女呻吟声。



加班熬夜是家常便饭,KPI考核让人压力重重,出差办公让人疲惫不堪,办公室政治让人应接不暇,为了拿下项目反复的修改方案和PPT……终于等到一个清闲的周末,一觉睡到中午,恶补多日来的睡眠不足。



即使这么拼,你以为就是高薪金领?当然不是。在一线城市也许就拿着万元的工资、在二线城市或许也就五千块。这算高吗?相比一线城市6万以上、二线城市2万左右的房价,靠这点工资想买房、并定居城市,只能用“异想天开”来形容。



除了物质上的匮乏,感情上也不丰富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仓廪实而知礼节、饱暖思淫欲,看脸又看钱的年代,资质平平的你注定孤单呵。



有人反驳:大城市有歌剧院,大城市有体育场,大城市有艺术展,大城市有图书馆,大城市有演唱会,大城市有名家演讲……大城市的这些资源中小城市根本没有,这难道不幸福吗?是的,这话没错,可整日为生计疲于奔命的你,有时间、有精力、有闲情逸致去欣赏享受这些资源吗?



等你青春耗尽,留下背后这座繁华的都市,却不得不背上行囊回归故乡,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大城市苦,可小城镇就安逸了吗?

 

3

小镇不安逸

 

在很多人的眼中,小城镇人情浓厚、节奏缓慢、消费低廉,靠着父辈的荫庇而生活安逸、舒坦自在,这其实是一种人为美化后的想象生活,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做后盾,在哪里生活都不安逸。



在小城镇,除了公务员、医生/老师等事业单位人员还算安逸外,更广大的普通人远非媒体描述下的小镇青年那样悠闲自在,如表妹一家。



表妹的丈夫在小镇上开了一家文印店,客户就以当地的政府/事业单位为主,宣传册、招贴画、条幅、打印、复印……合计每月收入两三千块,本来挣得就不多,就这还不能按时结款——往往一拖到年底,去年的一万多块到了春节也没结。为啥?没钱呗。去年窑场为达环保要求几乎全年停产,这让县里少了一个亿的税费收入,县里收入减少往下面乡镇的财政拨款就不能及时到位,连带着表妹家的文印店也受到影响。



表妹家也有几亩地,但都以每亩1500元的价格承包出去了,地上每年的收入也就几千块。公公以前在窑场上班,好时每月能赚个大几千(也以此盖起了家里的二层楼),去年则只能靠平时打个零工——谁家盖房子掂个泥巴、哪家娶媳妇装修房子时拉卸个材料、农忙时节也去干几天农活……每天100块,但不是天天都有活啊,因此还在省城某个房地产项目工地上看了几个月的大门。



别看乡镇赚钱不易,但花钱不少:红白喜事、人情往来、日常生活、养育子女……都是钱。一出了正月,年轻人都到城里打工了,留在家里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前些年窑场还算个产业——农田里的土能卖钱、窑场需要大量人工、大家争先恐后的盖新房也带动了就业,而今环保严查、老旧房子几乎推倒重盖完毕、又没有啥新产业,在家乡似乎越来越难有盼头,这是表妹如此坚决的要再次进城的根本原因。

 

4

博一个可能

 

把青春消耗在大城市,到头来留下身后的繁华、却只能回归故乡,听起来让人黯然神伤。但是,青春在哪里不是消耗呢?在大城市是荒废,在小城镇就不是荒废吗?



青春就是用来浪费的,重要的是浪费得值——获得不同的人生体验、博取意想不到的人生可能、永葆无限憧憬的人生希望……



哪怕到头回归家乡小城、哪怕一事无成就此终老,时光也不会就此平白无故流逝,因为人生内涵和过程信息得到了丰富啊,而这些只有大城市才能给予。



是的,大城市就是一个选择权、就是在博一个可能。



村里的狗蛋和桂花,如果在乡村,哪怕辛劳努力一辈子,其人生的上限清晰可见,但若到了大城市,就很可能蜕变成Andy和Lucy。在乡村、在家乡的小城,反正也没什么机会和发展,为何不去大城市搏一搏呢?即使失败了,也无非待在家乡的本来结果;若博取成功了呢?那不就成了人生赢家?



表妹再次回到省城工作,虽然还是一个基层员工、虽然每月的薪水也不高,但谁能保证今后的几年不会出现意外惊喜呢?也许受老板赏识,在新开的另一家幼儿园当了园长;也许摸清了幼儿园的建设/管理/招生流程,跟人合伙开办一家小型的幼儿园;即使开办不了幼儿园,或许可以开办进入门槛更低的午托所啊;哪怕以上都没有实现,也开拓了自己的见识,而这绝对有利于女儿的教育成长,下一代就会有高一些的起点啊……



是的,这其实就是一种期权思维,并且是免费的选择权——有利就选择,没利或者有害,那就不选择呗,反正主动权在你手里啊。



大城市虽然辛苦,但有无限可能;小城镇看似舒适安逸,实则没有多大前途。家乡的小城该离开就离开,没有什么可留恋的,随着城镇化加速、随着年轻人向大城市日益聚集,你终将逃离日益衰落的故乡,并把他乡作为新的故乡。



既然如此,为何不早一步行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