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慧言丨人生若不痛快,愿君多读鲁迅
 
 

说起鲁迅,你一定不会觉得陌生。

 

毕竟对于上了这么多年语文课的我们来说,“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口号可不是白喊的。

 

穿着旧式长衫,吹着小胡子,晃着藤椅,叼着烟袋。须发直立,横眉冷对,看上去一本正经、不怒自威。

 

但实际上,鲁迅先生是个很可爱、很好玩的人,用人格魅力一次次颠覆着大众的认知。

 

气质一:有趣

 

鲁迅有种本事,能让爱他的人特爱他,讨厌他的人特讨厌他。

 

爱他的人,赞他嫉恶如仇;讨厌他的人,骂他尖酸刻薄。

 

但无论旁人是爱是骂,鲁迅都像打哈哈一般揭过去,从不往心里去。

 

夏衍说:“鲁迅幽默的要命。”

 

陈丹青说:

 

“鲁迅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

 

的确如此,鲁迅很皮,一次,有人送他一包糖,他吃了一半,被许广平告知:“这糖是用柿霜做的,嘴角起了小疮,用它一擦就好。”

 

鲁迅心想,原来这么宝贝!一边收一边抱怨:“那你不早说!”

 

结果还没到晚上,就忍不住嘴馋,把剩下的一半吃了个精光。

 

边吃边给自己洗脑:“嘴上生疮的时候毕竟不多,还不如趁新鲜多吃一点。”

 

又有一次,有人送他柿饼,他藏起来偷吃,只有女士来做客,才“大方”分享。

 

有人调侃:“先生你可不地道啊,好东西只给女士吃。”

 

鲁迅回嘴:“这不是因为女士们胃口小,吃得少嘛!”

 

还没说完,自己先不好意思地笑了。

 

现如今很多段子,总爱加一句“鲁迅先生说过”。

 

若鲁迅先生得知,只怕要委屈得不行:“我才没说过!”

 

鲁迅的有趣,在于他始终以一颗赤子之心去看待这个世界,对现实始终保持一种乐观的姿态。

 

就像同样的半杯水,有人会抱怨:哎呀只剩半杯水了;鲁迅则会喜滋滋地表示:不着急,还有半杯水呢!

 

实乃人生一大境界。

 

气质二:真实

 

鲁迅是个很真性情的人,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痞痞的,有点孩子气。

 

一次,萧红来鲁迅家玩儿,问他:“先生,你看我的新衣服漂不漂亮?”鲁迅摇摇头,直言不讳:“不大漂亮。”

 

见萧红有点不高兴,鲁迅赶紧找补:“你这裙子颜色配得不对呀,红上衣要配红裙子,或者黑裙子,你这咖啡色不好,俩颜色放一起很浑浊……”

 

见萧红脸色更差了,鲁迅顿了顿,继续补刀:“所以把红衣裳也弄得不漂亮了。” 

 

啧啧,感觉解释半天还不如不解释。

 

鲁迅性格直爽,搁在现如今,也是妥妥的直男一枚。但至少对于自己的内心,他是不负的。

 

申居郧说:

 

“世间好看事尽有,好听话极多,惟求一真字难得。”

 

鲁迅就做到了这个“真”字。想说什么就说,看不惯就骂,没那么多顾忌,活得真实坦荡,肆意快活。

 

气质三:自我

 

但在婚姻上,鲁迅和朱安,是有名无实的。

 

朱安是鲁迅遵从长辈之命娶的妻子,他不喜欢,更没好脸色。婚礼上,干脆一言不发,活像个被绑架来的新郎。

 

结婚才4天,鲁迅就拍拍屁股回了日本,留下新媳妇独守空闺。 

 

3年后,鲁迅回国。接了全家一起住,却从未进过朱安的房间。

 

母亲问鲁迅:“朱安到底哪里不好?让你这么讨厌。”

 

鲁迅很无奈,回想起同朱安少有的几次对话。

 

鲁迅:“日本的xx很好吃。”

 

朱安连忙附和:“是的是的,我吃过。”

 

鲁迅:“是吗?在哪里吃过?这东西全中国都没有。”

 

留朱安一脸尴尬。

 

这样几次下来,鲁迅彻底失去了沟通的欲望。 

 

在这桩婚姻中,鲁迅和朱安都是牺牲品,他们相敬如宾,却貌合神离。

 

后来,鲁迅与学生许广平同居。得到消息时,朱安如遭雷击。

 

在许广平面前,鲁迅才变成了真正的鲁迅:可爱,敢爱,接地气,孩子气。

 

让人变大人的婚姻,可怜,让人变孩子的婚姻,可贵。

 

鲁迅和朱安的婚姻属于前者,与许广平的结合,属于后者。 

 

有一次,鲁迅和许广平吵架,一赌气跑到外间睡地板。许广平没发现,还是三四岁的儿子海婴跑过去,一声不响睡到父亲旁边。许广平见状,又好气又好笑。

 

鲁迅抱着海婴,道歉:“我这人脾气真不好。”

 

许广平说:“你是先生,我便多少让你些,若是年龄相仿的对手,我才不会这样。”

 

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活得不够自我。看别人脸色,顺旁人心意,不自在,更不痛快。

 

鲁迅却不一样,他活得自我,为人处世充满了大智慧。

 

他始终顺着自己的心走,不喜欢的人,就不去理了,爱情是自己的,该由自己做主。厌倦了,就撤退吧,一拍两散,也好过相互伤害。

 

气质四:硬气

 

鲁迅为人硬气,且文如其人。

 

他特别会怼人。怼流氓文人,怼麻木群众,怼封建制度,怼落后文化。

 

被盛赞过: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网上有些特别好笑的段子:

 

有人问鲁迅:树人啊,听说最近加薪了,涨了多少啊?

鲁迅: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那人:呃?不想说算了,真不够朋友。

鲁迅:友谊是两颗心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

那人:……

 

鲁迅的文字之所以被喜闻乐道,大抵是因为他说出了很多人不想说、不敢说的心里话吧。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狂人”,一腔热血,剑指世界的黑暗与龃龉。可悲的是,狂人只能藏在心里,现实中,每个人似乎都活成了阿Q,自我安慰,自我欺瞒,与残酷的世界握手言和、把酒言欢。

 

每个人年轻时都曾踌躇满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越长大却越明白,生活艰难,无力改变,只能发几句牢骚,扯几句不甘,而后活成孔乙己,安于现状。

 

每个人都尝试过站在风暴中心,让世界看到自己的光芒万丈,却被现实的罪恶裹挟,渐渐磨去棱角,一不小心就弄丢了自己。然后不得不承认,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只觉得它吵闹。

 

电影《无问西东》中有句台词: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完美的人,缺的是从自己心底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我想,再没有一个人,能比鲁迅更贴合这句话了。

 

他怀抱真心,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好恶,活得真实、自然、痛快;

 

他一腔正义,怼天怼地,坚守着内心的底线,不越界一分一毫;

 

他勇敢无畏,不在意旁人的嬉笑怒骂,我行我素,但求无愧于心;

 

他满怀同情,同情民众的不幸与不争,用一杆犀利之笔,点醒愚昧。

 

在《野草》中,鲁迅曾写下了这样一段《墓碣文》,以总结自己的一生:

 

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

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感谢鲁迅先生,让我们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来源:麦家陪你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