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播报丨简单读金融 轻松看财经
 
 

特别关注

1、人民网:整理近一个月内“一行两会”(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相关领导的公开发言、新闻稿件、政策文件等公开资料发现,共提及“民营企业”340余次。实际上,今年,央行的四次降准已经净释放流动性2.3万亿元。水龙头已经打开,货币“蓄水池”已经就位。

2、新华社: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组成人员24日进行专题学习。要把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作为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全国人大相关专门委员会、工作机构和有关方面要及早动手,尽快行动,对人工智能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

3、券商中国:权威人士再解读回购,监管将最严格限制,紧盯减持动作。讨论较多的问题之一,就是公司回购股份后可以卖出的制度安排。规则目前尚在征求市场意见过程中,交易所会充分考虑市场各方的建议和诉求。交易所已着手完善相应的监管机制,将密切监控和严格监管上市公司卖出已回购股份。

4、一财:科创板的筹备和推进工作又有新动向。多家上海的高新科技企业透露,近日确实收到有关部门下发的《科创板优质企业信息收集表》,要求上报企业名单的具体指标中,研发投入、专利数等被纳入。

5、上观新闻:上海二手房市场呈降温之势。从去年11月开始,上海二手房指数已连续11个月下行。今年10月,上海二手住宅成交套数为1.2万套,和2016年同期水平相比,接近“腰斩”。部分沪上中介开启“过冬模式”,出现降薪和关店现象。

一、宏观经济

1、华夏时报:央行副行长朱鹤新表示,实践中有一些金融控股公司野蛮生长,盲目向金融业扩张,将金融机构作为“提款机”,风险不断累积和暴露,但相应的金融监管制度尚不完善。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补齐监管制度短板、加强金融控股公司的整体监管势在必行。

2、上证报:2018年1至9月,中国海外并购宣布总金额1068.9亿美元,同比增长11.2%;宣布并购交易551宗,同比减少12.1%。并购基金人士表示,国内政策对海外并购的要求并非“一刀切”,而是有区别地对待,高新技术、资源型的并购依然可以顺利操作。

3、国资委:国资委主任肖亚庆赴四川调研中央企业。肖亚庆表示,国产飞机的成功研制和安全运营历尽艰辛、值得骄傲。国资委将一如既往全力支持国产飞机生产制造,鼓励支持更多航空公司购买运营ARJ21-700飞机。

4、证券日报:考虑到影响商品市场的供需基本面,未来大宗商品市场大概率将进入震荡下行期。中国需求像以往那样对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向上刺激作用将越来越弱;外部环境复杂化,给未来商品市场走势带来极大不确定性。

5、中新网:毕马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康勇表示,当前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主要源自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必然伴随的阵痛。对于当前的情况,中国政府已做出了积极应对。基建投资升温有助于对冲下行风险,消费稳居经济增长第一驱动力。

二、地产聚焦

1、央视新闻:截至十月底,北京市已经提前完成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比计划提前两个月完成。北京市住建委表示,北京市未来将主要通过集体土地租赁房建设进一步加大租赁住房供应,未来五年,计划建设租赁住房50万套。

2、证券日报:仅11月份以来,就有27家房地产公司发布了境内外融资公告,既有行业龙头也包括民营企业,融资类型包括增发、优先票据、中期票据、可换股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ABS等形式,总规模超过800亿元。

3、中国经营网:机构人士称,考虑到自如在中国境内涉及大量ICP(即向广大用户综合提供互联网信息业务和增值业务的电信运营商)业务,因此与众多互联网公司一样,自如搭建了VIE结构在境外进行融资。如果后续有上市计划,预计也会在境外完成。

三、股市盘点

1、央广网:截至11月23日晚间,11月份以来两市逾280家上市公司发布解除股权质押相关公告。仅仅23日早间,就有近10家公司陆续发布股权质押解除公告,可见行动之密集。业内人士认为,如此高频率公告股权质押,近年来在A股市场是比较少见的,与近期各地纾困资金逐步到位密不可分。

2、证券时报:证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22日,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280家,其中已过会34家,未过会246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234家,中止审查企业12家。

3、中国基金报: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松绑让沉寂已久的定增市场再次引发关注。有市场人士认为定增市场有望此次开始回暖。不过,私募人士表示,尽管再融资放开,但受到减持新规的影响,证券类私募参与定增的意愿依然很低。

4、证券日报: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优化并购重组的政策,分析人士认为,并购重组有回暖趋势。10月份以来,共有323家上市公司发生并购重组事项,休闲服务、计算机、电子等三类申万一级行业并购重组事件频发。

5、上证报:ETF基金成爆款,指数增强策略或为下一个“风口”。在指数基金繁荣的背后,先发优势越发突显,那些率先布局的基金往往规模已经较大,更加受到关注。

6、证券日报:截至11月23日,沪深两市共有1202家上市公司发布年报业绩预告。其中,770家公司业绩预喜,占比逾六成。在770家业绩预喜的公司中,有264家预增,280家略增,65家扭亏,161家续盈。

四、行业观察

1、中新网:《中国智能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18)》蓝皮书发布。该书指出,中国智慧养老服务产业将在2020年进入成熟期。未来中国智能养老的主要形式是智能家居的普遍应用。

2、中证报:9月以来,国内PTA价格跌跌不休。影响PTA走势的主要原因在于国际油价过山车式的暴跌,煽动着整个行业的“蝴蝶效应”,工厂持续亏损,导致个别企业轮番出台检修计划。当前PTA供需双弱,预计延续下跌走势。

3、解放日报:上海市委常委会举行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上海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上海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2018-2022年)》,要加快打造具有江南水乡特征和大都市郊区特色的上海农业农村新风貌。

4、新华网:来自沪、苏、浙、皖三省一市政府部门及相关行业的代表,在南京召开的长三角综合交通发展大会上发出倡议,共同深化长三角综合交通规划有机衔接,加快长三角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5、新华社:近期,招行在分行绩效指标体系中增设“两小”企业考核指标,推动分行提供差异化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以补贴的方式还原分行考核利润及净利息收入,引导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资金支持。

6、海南日报:海南省省长沈晓明到企业实地调研并召开座谈会,深入研究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工作,听取企业家意见建议。沈晓明强调,要真心实意帮助企业解忧纾困,做大做强海南省生物医药产业。

7、河北日报:《河北省市级工业设计创新中心建设指导规范》提出,各市工业设计创新中心立足服务本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坚持政府支持、市场化运作,由地方政府与相关高校、有实力的设计机构(公司)、具有资源整合能力的制造企业或其他适合的单位合作共建。

8、新华社: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牵头、多家机构共建的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心24日在广东东莞揭牌,拟建成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平台。该中心依托此前成立的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以材料研究为主。

五、产业数据

1、中新网:中国唯一一家稀土交易所——包头稀土产品交易所披露,该交易所前10月共计实现交易额803.62亿元,同比增长158.24%。目前稀土交易所现货交易平台已上线14种稀土氧化物,结算银行达到4家,2017年,稀土交易所实现交易额378.63亿元,交易量7.76万吨。

2、中新经纬:“房地产开发投资占GDP比重”被视为衡量一个地方经济增长对房地产投资依赖度的指标。2018年前三季度31省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占GDP比重”排名中,海南省占比达到了34%,高居榜首。安徽省22%次之,重庆市21%排第三,其余大多数省份比重都在10-15%之间。

3、浙江日报:浙江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已取得了先发优势,第一批和第二批7家民营企业共发行债务融资工具39.2亿元、配套的信用风险缓释凭证9.2亿元,投资者反响积极,有效降低了民营企业债券的发行难度和发行成本。

4、新华社:从山西省农业农村厅获悉,为加快城郊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山西省今年将安排1亿元财政资金补助支持全省6个城郊农业示范县(市、区)建设。

5、证券时报:我国化妆品生产经营主体和注册备案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颜江瑛透露,截至2018年10月,我国持有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的生产企业已有4690余家。

6、新华社:从今年年初到10月底,云南电网西电东送电量突破1200亿千瓦时,达到1223.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21%,送电量创历史新高。云南电网预计,2018年云南电网西电东送电量有望首次突破1300亿千瓦时。

六、公司要闻

1、21世纪:据《硅谷商业期刊》报道,今年以来,红杉资本上市/被收购成员企业总市值已达1000亿美金。其中最大的两个里程碑来自于中国的美团点评和拼多多上市,两者的IPO前估值分别高达530亿和238亿美元。

2、证券时报:11月23日,京东收跌5.26%,报19.27美元,市值278.8亿美元。京东现市值已低于四年前上市首日收盘价,距离破发仅一步之遥。美国时间2014年5月22日,京东上市首日收盘报20.9美元,市值超285亿美元。

3、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当地时间周五下午宣布,消费者在“黑色星期五”的购买量达到了“创纪录水平”。仅用了9个小时,亚马逊销售的商品数量就已经超过去年。这说明亚马逊“黑色星期五”的促销活动有了非常好的开端。

来源:财经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