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聚焦丨新年首周医药卫生板块不是开门红,而是迎一轮下跌,带量采购重压,政策会调整吗
 
 

1月4日,康芝药业放弃上海第二批带量采购的消息迅速传遍了资本市场和医药行业。

 

2019年第一周的三个交易日,医药卫生板块迎来的不是开门红,而是新一轮下跌。新年开始后,在机构调仓换股中,本已低配的医药股迎来了再次减仓。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 A股医药卫生板块跌荡起伏, 2018年1月到5月份涨了19.12%,6月份开始下跌,9月和12月两次加速下跌,至今跌了27.37%。

 

在经历了长生生物事件后,触发9月以来下跌的重要因素,就是在带量采购。

 

股市用脚踢不出带量采购政策调整

 

在康芝药业提出因成本上涨无法按原价继续供应尼美舒利口服剂后,医药界一些人士认为,带量采购唯低价中标的负面效应显现,政策迎来调整压力。但中钟在回顾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的两次座谈会上的发言后,觉得短期恐怕很难有调整行为。

 

第一个发言,是2018年9月17日“第三届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上,有关方面组织了一个国家医保局负责人与行业大佬的闭门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复星医药董事长陈启宇、恒瑞医药总经理周云曙、石药集团董事长蔡东晨等。

 

座谈会上,行业大佬们纷纷表示带量采购给市场带来担忧,几家主要的医药上市公司市值损失很大。有的企业掌门人说得较为直白,如果带量采购是压价,节约了2亿,医药上市公司市值却损失了5000亿。

 

大佬们在支持带量采购的同时,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不能以最低价中标、不能独家中标,要考虑质量因素;二是改革要循序渐进,不要一步到位,让行业有个适应过程;三是我国制药业的发展处在关键时期,再有几年,可能可以在全球展开竞争了,如果带量采购价格过低,制药企业的创新热情会降低。

 

国家医保局负责人回应时说,股价的下降是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不是单纯带量采购的影响。如果带量采购这个工作不做,药品招标采购中的毒瘤就去不掉,如果有错杀,难以避免,制药企业必须迎接这次洗牌。这次做法不一定完全到位、完全正确,这次做完,我们来做好下一次。

 

第二个发言是在4+7带量采购招标结束后。他是这样说的:如果简单的把医药板块的下跌归罪于4+7带量采购,是对股市的一种无知。现有的药品招标采购由多个部门指导,有一系列的问题。最大的问题,从数据来看,化药的生产成本,基本上原研药占10%左右,终端费用占20%左右,中间的费用占60%-80%。4+7带量采购只是回归了药品招标采购的本源。

 

目前,4+7带量采购还未正式开始。从上面所言来看,带量采购决心无比之大,医药板块的下跌影响不了带量采购的推进。政策调整即使有,也要在4+7带量采购正式采购一段时间之后。

 

“安徽基药模式”在毒胶囊事件后调整

 

2010年8月,安徽省出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实施方案(2010年版)》。 “安徽模式”的主要特色,是采用经济技术标书和商务标书的“双信封”制来进行基本药物招标。“经济技术标书”主要对企业生产规模、配送能力、销售额、以及GMP(GSP)认证、药品质量抽验抽查情况、电子监管能力等指标进行评审,合格的企业再经过“商务标书”评审,最终由价格最低者中标。实际操作中,几乎所有药品生产企业都能满足“经济技术标书”要求,最终只由“价格最低”因素决定中标者。

 

因此,出现了“价格虚低”的怪象。如广谱抗生素药物头孢曲松钠,按照各项成本计算,头孢曲松钠的原料药每公斤价格约为970元-1000元,正常分装,每瓶1.1克,其价格为1.1元左右,玻璃药瓶每个0.08元,瓶塞每个0.13元,即使不算包装纸盒和标签,其成本已超过1.20元。但此药在安徽的中标价格仅为1.25元。再以复方丹参片举例,60片瓶装的复方丹参片中标价格是0.95元,而大型药企正常的生产成本是瓶3.59元。

 

“安徽基药”之下,药价平均降幅53%。发改委连续出台了4轮各类别药品的最高零售价调整方案,每轮平均降幅约20%。2010年11月至2012年1月,在A股市场整体下跌的背景下,医药板块经历了14个月的调整,跌幅达到43%。这并没有促使政策调整。2012年4月,浙江新昌毒胶囊事件暴光,很多制药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采购了毒胶囊,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随后,药品招标政策做了修正。2014年10月,发改委宣布自2015年元旦终止药品政府定价。

 

对4+7带量采购,在中标价公布后,制药行业的担忧似乎越来越大。

 

首先,最低价中标与质量导向有背离,企业会加大精力控制成本,不会在质量上。通过一致性评价仿制药质量也有差异,以后仿制药可能就追求一致性评价的基本要求。这不利于中国制药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其次,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坚守阵地、巩固成果,聚焦做好打赢蓝天保卫战等工作。由此可见,环境治理不会放松,原料药的成本很难降低,甚至仍会涨价,在带量采购中标价确定的前提下,原料药的价格走势影响着中标药品的经营。那些没有原料药的中标企业面临成本上升和原料断供的风险,康芝药业放弃供货的行为是否会传染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再次,印度企业开启创新和国际化其实早于中国,但是因为国内市场环境不好,仿制药低价竞争,所以企业被迫停止创新,向仿制出口转型。带量采购之后,中国制药企业创新热情可能会下降,并因为仿制药只有化工企业那样的利润,企业可能没有钱投入创新药的研发,中国制药业会不会出现印度的低水平生产情形,把创新药市场交回到跨国巨头的手上?

 

只有上述苗头出现后,特别是断供行为持续发生或标志性事件出来后,集中采购政策才有可能调整。 

 

制药企业和医保局需要共同努力

 

4+7带量采购中,正大天睛将恩替卡韦片直接降价91.9%,按行业平均的生产成本占药品售价10%来看,已无利润可言。在此之后,恒瑞医药在安徽申请将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的挂网价格调整为123元/支,比4+7带量采购中标产品价格低10元;齐鲁制药在陕西申请将吉非替尼的挂网价格调整为498元/盒,比4+7带量采购中标产品价格低49元。说明这些大型药企在利用带量采购主动洗牌,或不惜代价要在带量采购中保住市场份额,但开出的价格会不会导致“安徽模式”中“价格虚低”的怪象再现?所以,药企在带量采购中要平衡好利润点,而招标组织者也不能低价为上,防范负面现象的出现。

 

同时,我们还要防范药品降价才是成绩思维的形成。药品降价的思维已从带量采购扩散,例如一些地方招标二类疫苗时也常冠以价格谈判的之名。实际上,二类疫苗是自费品种,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应干涉。所以,降低医疗成本的方向没错,但要平衡好行业发展,降价不能成为打击医疗费用虚高的简单手段。相对药品降价,骗取医保造成的资金流失非常严重。国家医保局在微信公众号上开通了举报渠道,并公布了各地举报电话,但骗取医保资金的行为已存在多年,并形成了完整的模式和利益群体,医保局需要运用影像识别、留痕等更多科技手段,以更好、更全面的方案去治理。

 

来源:券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