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纲最新发声:热点问题回应来了
 
 

来源丨中国基金报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两会”期间就重点问题接受《金融时报》《中国金融》记者采访

 

采访中,易纲就创新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市场化、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防范化解、利率市场化、数字货币等一系列市场关切的热点问题给予回应。基金君根据央行公布的采访内容,整理出以下重点内容,供大家参考。

 

我国经济持续向好的基本面

不会改变

 

今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冲击,对经济生产运行和社会生活各方面都造成很大影响。国内而言,一季度中国GDP同比下降6.8%。

 

对此,易纲表示,2020年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带来了重大冲击。但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目前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生产生活秩序基本恢复常态,经济数据呈现好转态势,4月份制造业PMI为50.8,已连续两个月保持在荣枯线上方。

 

易纲强调,尽管境外疫情形势及其影响还有很大不确定性,但我国经济韧性强,内需市场广阔,经济持续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二季度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

将遭受巨大冲击

 

针对疫情冲击下的国际形势,易纲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他说,“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二战以来全球最严重的一次大流行病,已经影响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确诊人数超过540万,并仍在扩散。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失业人数大幅增长。”

 

易纲表示,各国抗疫采取的“大停摆”措施对全球经济造成的影响在二季度将集中体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国际组织认为,二季度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将遭受史无前例的冲击,经济收缩强度很可能超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甚至上世纪的大萧条。全球金融市场在前期巨幅震荡后有所缓和,但基本面因素持续严峻,风险并未消除。

 

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

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

 

为应对疫情冲击,今年我国在金融宏观调控和货币政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总量上,为对冲疫情影响,2月1日人民银行会同财政部、银保监会等部门迅速出台了30条金融支持政策措施,加大总量逆周期调节,创新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疫情暴发以来实施的对冲政策累计达5.9万亿元。据易纲介绍,目前这些综合举措,已经取得明显成效。

 

具体而言,今年以来,中小微企业融资‘量增、价降、面扩’。4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5.1%,增速比上年末高2个百分点。4月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利率为5.24%,比上年12月下降0.77个百分点。4月末在金融机构有贷款余额的中小微企业超过2800万户。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尽力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

 

易纲表示,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人民银行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综合运用、创新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

 

五方面加大货币政策创新力度

提高企业融资“直达性”

 

在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方面,易纲介绍,下一步,人民银行将采取五种举措加大货币政策创新力度,提高金融支持针对性和精准度。

 

1.延长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

 

对于2020年底前到期的中小微企业贷款本金、2020年底前存续的中小微企业贷款应付利息,还本付息日期最长可延至2021年3月31日。同时,要求金融机构对于普惠小微贷款实行应延尽延。

 

2.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力度

 

实施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方案,通过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提高信用贷款占比。

 

3.改进政府性担保机制

 

提高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放大倍数,扩大融资担保规模,弱化盈利考核要求,降低担保费率和反担保要求。

 

4.加大债券市场融资支持

 

引导公司信用类债券净融资比上年多增1万亿元,释放更多信贷资源支持小微企业。支持金融机构2020年发行小微专项金融债券3000亿元,专门用于发放小微企业贷款。

 

5.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

 

对复工复产核心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及其核心配套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带动产业链恢复运转。推动及时支付条例加快落地,加大核心企业账款清欠。发挥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作用,促进中小微企业2020年应收账款融资8000亿元。督促核心企业账款确权,推动应收账款更多使用权责清晰的商业汇票。

 

继续深化LPR改革

有序推进存量贷款基准转换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易纲表示,利率是最重要的金融要素价格,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是金融领域最重要的改革之一,目标是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机制,稳妥推进存贷款基准利率与市场利率并轨。

 

人民银行已经分别于2013年7月和2015年10月放开贷款和存款利率管制,2019年8月人民银行启动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以来,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深化LPR改革,疏通货币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渠道,推动降低贷款实际利率,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同时,有序推进存量贷款基准转换。

 

四方面推进金融业对内对外自主开放

 

易纲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业对内对外自主开放,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继续落实好近年来宣布的金融开放措施,确保各项措施全部切实落地,吸引更多外资和民营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

 

2.推动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设定统一的准入标准,推动系统化、制度化开放;

 

3.不断完善营商环境,简政放权,尊重契约,保护产权,加强政策制定的沟通机制,将更多的事前审批改为事中事后监管。平等对待各类所有制市场主体,强化竞争制度的基础性作用;

 

4.将扩大开放与加强监管密切配合,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部分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需引起关注

 

今年是三大攻坚战的收官之年。

 

易纲介绍到,“2018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金融委具体要求,金融部门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积极成效。总体看,目前重点领域突出风险得到有序处置,系统性风险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金融业总体平稳健康发展。”

 

不过易纲强调,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对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造成一定下迁压力,部分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需引起关注。

 

2020年一季度,我国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6000亿元,主要源于银行业资产规模扩张和管理成本收入比的下降。由于不良贷款风险暴露存在一定滞后性,加之疫情以来银行业对企业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后期银行可能面临较大的不良率上升、不良资产增加和处置压力。

 

“同时,若国际疫情形势长期化,全球经济增长受损日益严重,境外金融市场动荡可能仍会蔓延,对我国市场造成冲击,并给我国国际收支和跨境资本流动带来不确定性。”易纲说道。

 

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

 

易纲表示,下一步,央行会在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稳妥推进各项风险化解任务。支持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和完善治理,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增强金融机构的稳健性。

 

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中,人民银行将认真履行国务院金融委办公室职责,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处理好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和防范道德风险的关系,突出压实金融机构的主体责任,地方政府的属地责任,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和最后贷款人的责任。

 

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

 

在做好“三农”金融服务、更好助力乡村振兴方面,易纲指出,下一步将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

 

1.抓好金融扶贫政策落实落细,强化扶贫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加大“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支持力度,提高这些地区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可得性;

 

2.加大产业扶贫金融支持力度,帮助贫困地区培育和发展扶贫产业,推动金融支持与产业扶贫融合发展,加大对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金融支;

 

3.促进金融扶贫可持续发展,加强贫困地区信贷资产质量尤其是扶贫小额信贷的监测,及时提示预警,防止出现“因贷致贫”;

 

4.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加快推进贫困地区支付、征信等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宣传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巩固提升贫困地区基础金融服务水平;

 

5.做好金融支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升县域法人金融机构服务农村和贫困地区的能力,系统总结宣传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成效,开展2020年后续政策研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

 

数字人民币正式推出尚无时间表

 

易纲对近期引发热议的法定数字货币发行也做出回应。

 

他表示,“目前,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创新、实用原则,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未来的冬奥会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以检验理论可靠性、系统稳定性、功能可用性、流程便捷性、场景适用性和风险可控性。但目前的试点测试,还只是研发过程中的常规性工作,并不意味数字人民币正式落地发行,何时正式推出尚没有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