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囱·胡同
 

​​​​

 

 

北方的平房民居,不能没有烟囱。所谓人间烟火,在东北长春老城区的胡同里便有着最实际的表现。
一间间接连不断的平房筑起了胡同的墙壁,墙壁上方便是家家户户的烟囱。林立的烟囱,在一条条狭长蜿蜒的小巷里,如同岗哨上执勤的战士,坚守着岗位。到了一日三餐准备做饭的当口,或前或后一家一户就会升起袅袅炊烟,胡同里的味道就是百家饭的味道、是妈妈亲手做的美食的味道;是劳累一天之后的犒赏或为新的一天加油的营养……胡同里的温馨就是家的温馨。
烟囱还有一层励志的味道,记得在一册书上读到过腊八节和腊八粥的传说,说是一对夫妻懒于生活耕作到了隆冬时节无米为炊,最后冻饿身亡的故事。这故事虽是极端了些,不过书中有句谚语倒是印象深刻,过腊八节讲求的是这一天要起早生火做粥,“谁家的烟囱先冒烟,谁家的高粱先红尖”激励人们只有勤于劳作才会有更大的收获。
一日三餐,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都是烟火之气中最醇厚的部分,炊烟是生活的基础和浪漫。 炊烟袅袅间,又见炊烟... 那是可以写入诗词歌赋的优美田园场景,并有着丰富的情感表达。
正如陶渊明在其《归园田居》田园诗组里对炊烟的描绘一样,氤氲着十足的田园风光。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城区小胡同,烟火人间里。彼时的人们总是在为了温饱奔波的时候,总是不会顾及谁家的烟火熏呛燎人了。在东北城市的胡同里的炊烟,还有一层意义,那就是温暖的表达。长春这“嘎瘩”,那时候的冬季采暖是要靠煤炉和火炕包括火墙一类燃烧植物和矿物燃料来增加室内温度,那是一家一户进行的供热,这时候的烟囱里冒出的烟还可以看得出这家的燃料是好是次,炉子和炕是好烧还是倒烟,还有盘火炕、掏炕洞、打烟囱一系列或技术或脏累的活计登场...
到了新世纪,倒是烟尘雾霾不时笼罩着城市,成了人们头疼恼火的大问题。这时候,旧城改造已然早已结束,胡同民居的烟囱基本上是早在雾霾到来之前就已经被升级换代啦,城市胡同里的居民们的生活条件那是越来越好啦!
这不,老烟囱也成了胡同里的稀罕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微信公众号为非营利性质,提供内容不做任何商业用途,转载目的在交流和学习之用,只供用户浏览参考;所有文章内容中所占立场,均不代表本微信公众号所占立场,如有版权异议联系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