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或迎来“连跪”,我们想告诉你中国的油价是怎么定的?
 

 

在社交网络上,小编经常看到一些情绪激动的网友。不怪这些网友发怒,毕竟油价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牵扯到人们的切身利益。 


 

但事实真的像筒子们说的那样吗? 


 

“三桶油”横征暴敛,胡乱定油价——这样的论调小编不敢苟同。 


 


 

小编相信真理只有一个,只有了解事物的全部,我们才能更好地批判它。今天,我们就来仔细地说一说:中国的油价到底是怎么定的,又有怎样的发展过程呢? 

 ▼ 

我国的成品油价格从国家定价开始向市场化转变,其间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 

1998年至2003年国内石油价格实现与国际油价接轨。1998年6月3日,原国家计委出台了《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规定国内原油、成品油价格按照新加坡市场油价相应确定。

2001年11月,国内成品油价格接轨机制进一步完善。由单纯依照新加坡市场油价确定国内成品油价格改为参照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石油市场价格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当国际油价上下波动幅度在8%的范围内时保持油价不变,超过一定幅度时由国家发改委调整零售中准价。

第二阶段: 

2003—2008年,国家对成品油价格进行宏观调控。由于国际油价进入大幅波动且快速上涨的环境中,成品油价格由国家发改委宏观调控,通过让国家和企业消化高油价成本,将国际油价的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降到了最小。

第三阶段: 

2009年,国家发改委再度推出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方案。

方案规定,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 


 

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低于每桶80美元时,按正常加工利润率计算成品油价格。高于每桶80美元时,开始扣减加工利润率,直至按加工零利润计算成品油价格。高于每桶130美元时,按照兼顾生产者、消费者利益,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原则,采取适当财税政策保证成品油生产和供应,汽、柴油价格原则上不提或少提。
 

第四阶段: 

2013年至今,成品油定价机制更加贴近市场。2013年3月26日,国家发改委公布完善后的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主要内容。


 

一是将成品油调价周期由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二是取消挂靠国际市场油种平均价格波动4%的调价幅度限制,改为调价全额穿过50元/吨即调整;三是适当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的国际市场原油品种。此次改革使得国内油价能够更为灵敏地反映出国际油价的变化。


6月9日24时,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将再次开启。多家分析机构基于本轮计价周期内国际油价震荡走低的形势,预测本轮成品油价将迎来下调,无缘“两连涨”。


 

受美库存增加、尼日利亚及利比亚增产、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多方因素影响,国际原油走势持续较弱。截至6月7日,WTI与布伦特分别收跌于每桶45.82、48.06美元。


 

据中宇资讯测算,截至6月8日,中宇原油估价49.296美元/桶,原油变化率为-2.91%,较基准价跌1.477美元/桶,暂预计6月9日24时成品油零限价下调120元/吨。 


 

本轮调价之前,今年国内成品油调价已呈现“四涨四跌两搁浅”之势,今年累计汽油价格下调了175元/吨,柴油价格下调了165元/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中国石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内容只做参考交流学习之用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