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中国经济急所(2)
 

重建信息流 


本应在春节迎来旺季的水果市场,在这个节日中却急剧收缩,很多果农的水果堆积在田地里滞销。他们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平台上诉说自己的焦虑。在留言中,不少人表示:“馋草莓了,可水果摊都撤了。”“好想吃砂桔,没地方买,可以寄给我吗?”

这个春节,虽然人们选择“宅”在家中、减少聚集,但对常规的生活物资照样有需求。然而非常时期,原有的物资供应模式难以跟进。比如经销商尚未复工、水果摊主也可能同样“宅”在家中,除了在网上偶然“相遇”外,供需两端很可能“隔空两不知”。

传统模式上,各地超市可以通过市区县镇政府平台,发布需求信息通过政府平台的信息发布,一个地方的超市紧缺蔬菜、水果、手套、洗衣液等等,需要什么、需要多少,供给方能够迅速了解、响应“比如我这里可以提供一百吨蔬菜,他那里可以提供十万只手套。”胡本钢说。信息流畅通起来,市场才可以有序展开。

创新模式上,胡本钢表示,地方政府还可以通过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直接在上面发布本县、本镇、本乡、本社区需要采购的生活物资,“通过政府+电商对接,把供需两侧搞活。”胡本钢说。

除了与市场终端的消费需求对接,产业链上下游的信息互通也需要特别关注胡本钢以口罩生产为例。疫情爆发后,口罩需求激增,口罩产量必须迅速提高上去。这既关乎一线医护人员战“疫”,也关乎复工进程。

“当我们要快速扩大口罩产量时,发现口罩厂紧缺口罩原材料熔喷布和无纺布,而生产熔喷布和无纺布的原材料是聚丙烯”胡本钢说,“去看聚丙烯厂,粗看上去产量很多,但是细究发现,聚丙烯医用材料这个分支的生产却比较少。需要加大聚丙烯医用材料的生产,保障口罩、防护服和手术手套等物资的供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经济参考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内容只做参考交流学习之用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