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峡山“两山”高水平转化的调查与启示(1)
 

经济基础薄弱“两山”转化也能先发突破





峡山区是山东半岛经济发达地区的后发区域。


 

峡山区内有山东省最大的水库——峡山水库,是省级战略水源地和胶东地区调蓄枢纽,每年向潍坊、青岛、烟台、威海等地供水数亿立方米。


 

2008年,潍坊市以峡山水库为中心,将周边分属昌邑、安丘、高密、诸城四县市的部分村镇合并成立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2015年,山东省政府批准设立潍坊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是山东首个以生态命名的开发区。


 

建区之初,峡山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水平在潍坊16个县市区、开发区处于“锅底”。但扛起“守住一湖清水”的责任是峡山的底线。


 

十余年“生态苦行”,峡山区累计造林10万余亩,恢复湿地3万余亩,绿化覆盖率达到47%,先后摘得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湿地公园等绿色“招牌”。


 

如今,峡山区常年优良天数近300天,负氧离子平均浓度常年保持在每立方厘米3000个左右,是世界卫生组织“空气清新”标准的两倍。峡山水库水质稳定保持在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是山东鸟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有“半岛绿肺”之誉。


 

生态“家底”愈加殷实,绿色城镇快速崛起,峡山区渐成“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宜居宜业之地,已经连续多年承办国际乡野马拉松赛、世界华人网球赛、金风筝微电影大赛等国际赛事。其环湖路改造提升将于2021年6月底前完成,更多国际级大型赛事将落地峡山区。


 

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高端实验室、国家现代农业与食品前沿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处、山东蓝海农业科学研究院等高端科技创新平台先后落户峡山区,集聚中外籍院士2名、博士以上顶尖人才64名。 


 

身在后发区域的峡山区,凭借厚实的生态资源,开始“两山”转化的先发突破,用最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集聚最优质的创新发展资源,正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绿色产业发展新优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经济参考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内容只做参考交流学习之用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告知。